体育部简介

东北大学有着辉煌的体育运动史,体育部前身可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将军在“强国必强种,强种必强身”的体育思想指导下创建的体育专修科。学校以“健身强国、抵御外侮”为办学理念,大力发展体育教育。

秉承历史传统,重视体育教育,倡导全民健身,一直是我校常抓不懈的工作。近年来,我校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学校男子篮球队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中先后获得全国冠军1次、全国亚军3次、北区冠军3次;羽毛球、田径、橄榄球、健美操等比赛项目也在国内各大赛事中屡创佳绩。盛载着东北大学光荣体育传统的刘长春体育馆,又将在东北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担负起承办“十二运”艺术体操项目比赛的重大使命。学校以此为契机,全面改造刘长春体育馆和老体育馆,在力争为十二运这一重大体育赛事增光添彩的同时,积极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

在拥有一流体育设施、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竞技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学校积极营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浓厚氛围,蓬勃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体育部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要完成体育部的发展目标,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屹立于世界强手之林,任重而道远。

在科学发展观及东北大学发展目标及思路的指导下,体育部将深化改革,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和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科及专业建设,努力用竞技体育带动全校群众体育的开展,用群众体育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努力为东北大学体育事业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学院简介

悠久的历史

东北大学有着悠久和辉煌的体育运动史,她培养了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开创了中国奥运的先河,展开了我国体育历史新画卷,推动了我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

东北大学1925年创办体育部。如今体育部已发展为东北大学直属学院级教学单位,承担体育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及管理培养和全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与竞赛等工作。

雄厚的师资

为方便教学管理,体育部下设球类教学与研究中心、小球教学与研究中心、冰水教学与研究中心、综合教学与研究中心四个公共体育课教研中心,另设社会体育专业教研室和行政办公室等。

体育部现有专业教师5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1人、讲师19人,助教6人。硕士生导师14人。具有博士学历教师4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2人。教师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国际级裁判6人5项、国家级裁判19人9项。6位教师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5个项目的裁判工作;4位教师参加2010年广州亚运会4个项目的裁判工作。

特色的教育

特色教育,打造精品课程。体育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创建并形成了“以滑冰课为特色,轮滑课为基础,双语教学为先导,其他项目为支撑”的体育教学新格局。滑冰课2001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课,2002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课,2003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2004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双语教学,领全国体育教学改革之先。1987年,体育部开始在体育教学中试行双语教学,充分体现了体育部的创新精神和远见。

高水平的运动队

体育部现有篮球、田径、羽毛球、冰雪高水平运动队4支,在国际、国内一系列重大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续写了东北大学的辉煌。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大学男子篮球运动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冠军1次,亚军3次,并代表中国大学生出征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得了好成绩。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以体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为基础,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大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具有教育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学制四年。

国际交流

体育部与韩国仁荷大学、昌原国立大学等院校合作密切,不仅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我部讲学,更鼓励本科生到优秀合作院校交流学习。

社会实践

除了学校内的课程学习外,体育部还通过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和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活动,向学生提供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奖助学金

专业建立十年来得到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先后在体育部设立奖学金。优秀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获得的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八一钢铁奖学金、沈阳市长奖学金、肯德基曙光奖学金、刘大阶方文玉奖学金等。

毕业前景

体育部在毕业生人才培养上兼注学科优势与师资优势,实行厚基础、宽口径、有专长与高素质人才开发战略,着力培养具有体育学、经济学、管理学与体育法学基础、掌握体育教育与管理方法技术的一流人才。很多本科学毕业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在顶尖学府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直接就业者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事业、管理单位,或供职于大型国企外企、社会公共组织等。

近三年来本科平均一次就业率为98.3%,年终就业率皆为100%。